第三百七十二章 布政史的劝慰_红楼之平阳赋
尘缘小说网 > 红楼之平阳赋 > 第三百七十二章 布政史的劝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七十二章 布政史的劝慰

  “那庄大人心里应该更明白,内阁早已经定下,账目应该算的很透彻了,银子花多了必然是有人多拿了。”

  “所以为了增加丝绸产量,江南当时的布政史就提议,增加丝绸的产量关键就在于蚕丝,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,侯爷您猜内阁是怎么想的办法?”

  “侯爷说的对也不对,桑田的要求高,开垦花费巨大,所以当时候内阁同意江南布政史的策略,干脆让江南现有的农田,直接拨一半改为桑田,而且改的桑田仍按农田一样交税,不增加税赋,本是好意,可是第二年江南罕见发生水灾,稻谷锐减,桑田也是毁了大半,朝廷预期的岁入没了。”

  张瑾瑜当然知道,现在那个兵器监被自己渗透成筛子了,哪能不知,可使面色却没漏出来,摇了下头,

  “本侯是听说了,可是老大人你也知道,那可是内务的宝贝,不少太监监工,所造的武器又是供给整个边军,侯府也没权利收税,更不说染指了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。”

  庄守治接着话,紧紧跟着问道。

  庄守治笑了笑没说话,看着洛云侯言不由衷的样子,也不点破,继续说道,

  再说银行想要做必然是要吃独食的,哪里能让外人插足,不过要是有现成的钱庄支援还是能分润一点利润的,至于说关内关外的,只要去关外跑商路,就硬性规定必须用关外的票号,至于关内,就在京城和江南设一个总票号,可以自由悦换银子,至于其他地界,就不要问了,都是各家勋贵碗里的肉,抢也抢不来。

  “还是跟侯爷说话敞亮,痛快,不愧是威震关外的洛云侯啊,老夫也不藏着掖着了,实话而说,一个是从头开始,但是耗费巨大,而且会受到中原,和江南各大钱庄,那些别人鹰犬的排挤,但是在侯爷关外,立足是没问题的,而另一个就是直接入了江南四海钱庄的分号,在关外遍地开花,而后和关内票号通用,不是很合适吗。”

  “庄大人所言甚是,是本侯有些怠慢了,钱庄之事必有可图,那本侯是另立山头还是另有他法,庄大人可有什么好的建议?”

  张瑾瑜想不明白其中的关联,这与蚕丝何事。

  张瑾瑜顿时感兴趣,商路的商贸,自己早就想到了,如今商路通行,极大缓解关外的缺额,那还有什么能坐着收钱呢,

  “庄大人恕罪,本候先前鲁莽了,还请庄大人不吝赐教,”

  张瑾瑜自然是想到了里面花费的银子,必然是还没出京城就被上下其手捞完了,

  庄大人就开始说着关外那时候的情况,特意点了下平辽城,让张瑾瑜心里一紧,平辽城可在自己手中了,还没细想,庄守治继续说道;

  “元丰元年,二月初,朝廷的大朝会就议论过,叫关外郡城整军备武,要给女真人一点颜色瞧瞧,这件事朝臣有很多人支持,还真的落实了,内务府在平阳城有一个小的兵器作坊,后来就直接修成了如今的兵器监,就地取材督造兵器,这一年就为边关提供了足额的兵器,为京城大内的库银,节约了超过五百万两银子的损耗。所以当时各地办的有声有色的,侯爷不会不知道吧。”

  “庄大人明知故问,你刚刚不说了,想要蚕丝就要增加桑田,多开垦不就得了。”

  张瑾瑜手掌轻轻拍了下桌面,面含笑意,点头答应,只是眼中的莫名之色,让有些兴奋的庄大人忽略而过。

  “庄大人,刚刚可是说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本侯觉得廷议,内阁不是商议过的吗,怎么后来能花费那么大?”

  庄大人说到这,神情也是有些讥讽和萧瑟,张瑾瑜仔细想了一下朝廷的决议,并没有大方向上的错误,只是为何到最后,平辽城怎么丢了?

  “朝廷的目的没错,商路畅通,军队后勤就跟得上,耗也耗死女真了。”

  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。”

  “庄大人,您的想法本侯斟酌了一番,不说别的,自从在关外收拾了女真人之后,就喜欢吃独食,要是跟着别人,总感觉是在抢别人嘴上的肉,未免有些吃像太难看了。所以本侯想另立山头,只是前期的大掌柜实属不好找,至于银子,本侯还是能拿的出来的。”

  庄守治看着眼前年轻的侯爷,心底也感到振奋和警惕,果然是关外来的猛虎,不过也好,行事果决,只是侯府真的有银子吗。

  “那侯爷怎么打算的,庄某能否有幸参上一股,即使不成,江南的票号可否分润一点给庄某的家小,也算是侯爷的一点香火情,至于江南票号的筹建,自是不劳烦侯爷费心,庄某手里有一个小的票号,到时候改头换面,老朽再把里面的一些坏账给填了就是现成的钱庄,只要侯爷在京城和关外在组建分号,钱庄自然是成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henyuan9.com。尘缘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chenyuan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