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!_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
尘缘小说网 >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> 第383章 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3章 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!

  第383章我大吴要和李济安斗争到底!

  “陛下,叔嗣说得有道理,若这件事不严肃处理,必然会有更多人私通李济安,这等同于资敌啊!”

  中书令孙弘出列,义正辞严地说道。

  “而且一旦传到司马懿那里,司马懿必然会以此为借口,关闭马市。”

  这时,太子太傅吾粲已经沉不住气了,他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臣有话要说。”

  “卿且说来。”

  “方才张叔嗣说臣资敌,臣以为不然。”吾粲辩解道,“臣之所以与江陵有一点点交易,其实是安排人去江陵探查敌情。”

  “哦?”

  “张叔嗣方才说江陵现在繁华,李济安在江陵推出的诸多新政,不仅仅把我们的百姓吸引过去了,还积累了财富,拥有了大量的军费。臣是觉得,我大吴可以效仿。”

  孙权的脸色微微一变,道:“效仿什么?”

  但你真的让他效仿李衡的策略?

  什么策略?

  分地?还是立法?

  “陛下圣明!”张休继续添油加醋,“李济安那种策略,是把钱都给黔首!这不是荒唐吗!自古哪有把钱给黔首的!黔首若是得到了钱,生活好了,他们想法不就多了?”

  “妄言!”孙权怒拍桌案,“我大吴哪里来的外忧内患!”

  “这……”吾粲一时间不知如何辩解。

  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张休的说法。

  吾粲怔了怔,想说什么,又没办法辩解。

  听到这里,众人都开始点头。

  “这……我不知,但江陵的策略……”

  这时,陆胤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现在我们内忧外患,太傅他……”

  商君不是已经把治国利器告诉在座的诸位了吗!

  善于察言观色的孙弘察觉到了孙权微妙的情绪变化,他对吾粲说道:“太子太傅是认为我大吴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江陵?”

  孙权的脸色阴沉下来,他问道:“一个小小的江陵,到底有多繁华,还要朕去效仿它的诸多政策?”

  “自然不是,我只是觉得江陵诸多策略不错,纸币咱们不是已经……”

  张休继续说道:“黔首的想法多了,朝廷还如何治民?”

  吾粲说道:“效仿李济安。”

  “既然洛阳没有效仿,这其中自然有诈!”张休顺势说道,“司马仲达是何等人物,他难道看不出来江陵的变化?他为何没有效仿?”

  不给吾粲说话的机会,张休问道:“请问洛阳可有效仿李济安江陵的策略吗?”

  “不要说了!”

  也许,他们彼此之间因为储君争夺有矛盾,但对待如何治理黔首这件事上,他们是出奇的一致。

  显然,纸币是孙权看在司马懿也跟的份上,才跟的。

  “李济安是倒行逆施!”张休语不惊人死不休,他锋利的目光瞬间扫在吾粲身上,怒斥起来,“太子太傅是想要把这些都搬过来,让那些黔首得到好处,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再满足,就打到皇宫里吗?”

  陆胤瞬间被堵住,连忙道:“臣不是那个意思……”

  大殿内气氛紧张起来。

  “朕已经明令禁止与李济安有任何往来!”孙权脸色难看到了极点,“来人,革去吾粲所有官职,打入大牢!”

  外面的禁军立刻进来。

  “陛下……”朱据也站了出来。

  “此事不必再议!”

  “陛下!”张休趁热打铁,“臣以为,一个吾粲,还只是查到的,会不会有很多個吾粲呢?”

  “卿此话何意?”

  “臣以为,从现在开始,应该下令全面禁止任何从江陵来的商品,凡是发现有人用江陵的商品,一律被定为有罪!只有如此,才能从根源上杜绝!”

  “陛下!万万不可!”陆胤道,“如此,会引起混乱……”

  “张叔嗣说的有道理!”孙权强势说道。

  “陛下……”

  孙权站起来,长袖一甩,便离开了大殿。

  吾粲被带下去。

  吾粲案从吴国内部的视野来分析,并不是与外敌私通,而是内部储君斗争的外相化。

  也是储君斗争矛盾进一步激烈的表现。

  作为太子的老师,第一个被搞下来,这让太子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 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吾粲被下狱而结束,当天消息就在建业传开,引起了更大的轰动。

  只不过,各方政治势力在这个阶段,还处于克制的状态。

  三月十八日,江陵。

  李衡读完诸葛亮的信,他从字里行间里察觉到了关中正在复苏。

  与江陵一样,关中的人口在过去一年出现大量的新增。

  主要是从陇右、司州、并州、荆州四地前来。

  司州有河东郡、弘农郡,荆州有南乡郡。

  河东郡的许多人是越过黄河过去的,弘农郡的则以洛水进入蓝田以东,也有穿越山川,进入关中的。

  至于荆州的南乡郡,就简单许多了,过武关,穿越商县,抵达上洛,进入关中。

  仅仅去年一年,关中平原的人丁就增加了近十万。

  大头主要还是来自陇右,还有一些是从汉中郡迁移过来的。

  据说今年从汉中郡过去的会更多。

  至于去年下发出去的货币更是高达五千万。

  李衡不禁感慨,按照这个进度,司马懿恐怕已经收到了河东郡、弘农郡人口迁移的消息。

  甚至司马懿已经派细作去关中开始做详细的考察。

  李衡自然不害怕司马懿学。

  因为经济学理论不是万能药,它和生产力、意识形态、土地、人口息息相关。

  生搬硬套是会出问题的。

  例如关中和荆州,是两个独立的区域,它们有一个共同点:范围不大。

  在古代使用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,有一个致命点:古代交通不便,信息传递慢,朝廷印钱,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。

  这种滞后性,与地域大小成正比。

  地盘越大,消息反馈越滞后。

  众所周知,印钱会造成通胀。

  当通胀的时候,朝廷要采取货币紧缩的策略。

  朝廷在采取行动之前,必须依照市场来定策略。

  这就是消息滞后带来的执政缺陷。

  所以,治理大国和小国,是不一样的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司马懿肯定会踩坑。

  例如洛阳粮价低,司马懿继续印钱,但可能邺城粮价已经暴涨,而洛阳的纸钱却还在不断往冀州、兖州等地流通。

  从而造成局部超级通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henyuan9.com。尘缘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chenyuan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